10月12日,黄南藏族自治州尖扎县第二民族中学初二(1)班教室内,每个孩子的课桌上都摆放着iPad。孩子们戴着耳机,紧盯屏幕,专注聆听平板电脑里的名师数学直播课。他们手中的笔不时在笔记本上沙沙游走,逐一记下重点知识。优质教育资源正通过屏幕走进偏远地区的课堂。
“今天直播课学习全等三角形的判定,名师不光讲定理,还教我们怎么找对应边、做辅助线,例题讲得特别细!以前上数学课总有畏难情绪,现在线上学完,线下班主任还会接着带班辅导,针对性布置练习题。这样一来知识学得扎实,数学成绩也提升不少!”学生卓玛措语气里满是藏不住的雀跃。
“过去,受教师专业不对口、优质教育资源不足、教学方法相对单一等因素制约,数学、英语曾是不少学生难啃的‘硬骨头’。”班主任兼数学老师多杰扎西感慨:“优质资源集中区域的学生能通过多元教学方法深化知识理解,而资源薄弱地区的学生多靠死记硬背应对学习。数学学习多停留在‘背公式、套题型’的浅层阶段,遇到灵活题目便无从下手;英语学习中,学生普遍发音不标准、表达能力弱,‘哑巴英语’现象突出。”
转折始于2024年9月。彼时,尖扎县高中已有天津援派教师,初中教育却仍是短板。对此,尖扎县教育局精准施策,中国华能践行央企援青担当,当月在县第二民族中学初中年级开设“平板实验班”,对接江苏、重庆名师团队,开展数学、英语两门学科的远程直播授课。
依托这一援青资源,中国华能带动全县16名同级同科教师参与同步、异步教研,支持教师定期跨省跟岗学习。从课堂提质到师资赋能,一系列举措补齐了尖扎初中教育短板。
“令人欣喜的是,‘平板实验班’数学考试平均分显著高于年级平均水平。除了做好‘平板实验班’课后辅导、及时向名师反馈学生学情,我还承担着初二(2)班的数学教学。”多杰扎西说:“现在讲课总会把江苏、重庆名师的授课方法、解题思路学过来,我还把‘平板班’的导学教案、课后习题也融入日常教学,让孩子们都能沾到优质资源的光,成绩再上新台阶。”
“教师队伍是学校发展的核心支柱。”尖扎县第二民族中学校长久美深谙此理。除线上引入名师直播课外,学校始终深耕教师队伍建设:广纳专业对口人才充实师资力量,常态化开展培训与教研活动,既提升教师专业能力,又推动教师探索创新教学方法。如今,教师队伍专业化、高素质化水平显著提升,为教学质量提升筑牢了根基。
办学条件的改善同样可圈可点。“建校初期,食堂空间狭小,学生宿舍窘迫,既影响学习生活质量,也给学校管理带来挑战。”久美回忆,学校实验室数量不足,多媒体教室、功能室尚未建成,难以满足日常教学需求。
如今,校园面貌焕然一新,教育硬件设施实现跨越式提升。学校新建初高中教学楼、可容纳1600余名学生的食堂,还配备标准塑胶操场及6个篮球场。国家一级标准理化生实验室、藏书丰富的图书室、功能齐全的多媒体教室等教学配套资源一应俱全。
“孩子们在良好的教育环境里成长,才有更多底气追逐梦想。”看着校园日新月异的变化,久美满怀欣慰。
这份底气,更离不开课堂之外丰盈的精神滋养。中国华能为县第二民族中学专属打造的“华能课堂”,自然资源部专家带来“雪龙”号的南极奇遇讲座,带高原孩子望向山海之外的广阔天地;航天员刘洋讲述太空探索的艰辛与荣光,央视主播康辉分享坚守职业初心的感悟,让奋斗与热爱的信念在少年心中生根发芽。
凭借优质硬件、专业师资与高效课堂,学校教育质量节节攀升。中高考成绩捷报频传,2025年更是再创佳绩,高考上线率位居全州前列,中考上线率高达97%,拿下全州中考第一名。
从硬件迭代到师资赋能,从课堂革新到精神滋养,尖扎县第二民族中学的蝶变,既是央企援青与地方教育精准对接的生动实践,更是偏远地区教育高质量发展的鲜活注脚。当下,优质教育的种子在校园扎根结果,不仅让孩子们的梦想有了更坚实的土壤,更奏响了办好人民满意教育的时代强音。(记者 栾雨嘉)